“我喜爱《我们工人有力气》这首歌,我的体会是工人之所以有力气是因为有技能支撑。学会一门技能,学得一身身手,人就更有自傲更有力气了。”宜州电厂的技能能手罗禄康用43年的作业经历诠释了有真本事才是王道的老话。他从民工变成水电人,从初中生变成技能达人,专心研讨“刮瓦”技能,练就一手绝活。这不,已到退休年龄的他返聘持续当宜州电厂的技能“舵主”。宜州电厂的前身是洛东电站。1971年洛东电站的1号、2号机组相继发电,每年为当地运送两亿多度电,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开展。
电站建成之初,罗禄康凭仗能喫苦、肯动脑在5000多名民工中锋芒毕露,成了电站的一名正式职工。其时电站有100多名工人和管理者,却没有保护技能人员,机组检修技能一片空白。
为了添补技能上的空白,罗禄康自动啃硬骨头,从零学起。当年,每当机组检修或许机组毛病的时分,外来的技能人员都会参加,罗禄康就使用这种可贵的时机,偷师学艺。“其时没有网络,没材料,许多技能都直接从师傅身上学,假如心思不活、脑筋不灵,还真学不到东西。”罗禄康回想最初学艺的艰苦。我国有句古话叫“教会学徒饿死师傅。”其时许多师傅都藏着掖着,不会自动教修理技能。罗禄康便“以情感人”,每当有技能人员来修理,他勤快地端茶倒水、自动接送,贴钱贴力仔细服务,有些毛病修理要熬夜,他就跟师傅共进退……渐渐地,技能人员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不少检修常识。
就这样用了将近10年时刻,罗禄康学会了拆零件、装设备等最根底的技能,学会了怎么清洗冷却器,检修推力油槽、推力瓦,怎么样做导瓦空隙丈量和雕花……他和工友一同完结了洛东电站机组检修最原始的技能堆集。
1995年,电站两台机组要进行冷却器改造,本来的计划是悉数替换16台冷却器,预算经费30多万元,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。罗禄康看到替换计划后,自动请缨:“厂里的钱不宽余,能省一点是一点,我查看了材料,冷却器改造后还能用,能够不替换。我试一试。”他的提议得到了厂里支撑。随后罗禄康一头扎进电机房,加班加点跟技能难题死磕。一个月后,他找出了“病根”,决断对冷却器的铜管、油管隔板、油路循环系统等做改造,终究只花了一万多元,彻底处理了问题。20年过去了,经他改造的冷却器一向沿用至今,不需改造。
所谓刮瓦,便是对推力瓦、导瓦进行刮削,改进触摸条件,生成储油小凹点,改进光滑,难度系数较高。“刮瓦这活儿,看上去很像很简单,但真实触摸了才知道,没有长时间的锻炼,底子做欠好。”罗禄康说。
假如学欠好这门技能,就干欠好检修作业。罗禄康下决心翻越这个坎。起先,他除了讨教师傅,下班了还拿几块废瓦回宿舍操练,有时一练便是五六个小时。后来,他发现了自己关门操练前进大不,就叫上几个工友一同练,添加沟通,公然前进神速。“刮瓦实践作业要求很高,瓦面哪侧刮得深,哪侧浅些,都要事前剖析好机械结构和受力状况,不能盲目刮。刀具的挑选上,也很考究。”
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研讨,他练就了一手绝活,每年机组检修,这项活儿都是他和他的学徒们亲身完结。后来,他手工日渐精深,名声在外,许多对外检修工程建设项目,每到这个环节都请他。
2000年,洛东电厂和拉浪电厂合并为宜州电厂,罗禄康担任宜州电厂洛东保护班副班长。多年堆集的经历,使他成为洛东电站的一部“百科全书”。许多设备的疑难杂症,他都参加处理,深得同行的敬重。
他劝诫年轻人,自己有硬功夫、真本事才是王道。学会一门技能,学得一身身手,一辈子都获益。
“曾经我吃够了没有师傅教技能的苦,不想让年轻人走我的老路,我期望能把自己的经历技能悉数教给乐意学的人。”罗禄康以身作则,遇上问题就在现场与学徒们研讨处理计划,教授经历。现在,他的许多学徒成为了企业技能骨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