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边第一个买小米手机的是全帅,当年还嘲笑他给自己贴了个丝的标签呢。后来,老郭也成了小米MIX系列的忠实支持者。
发布会结束后,27分钟,小米汽车预定超过了50000台。在中国汽车史上,应该是最高量级了吧?
老郭算不上米粉,但很喜欢雷军。买过小米MIX全系产品,家里也有不少米家的产品。
发布会之前,有关小米汽车的声音显得很的“嘈杂”。特别是负面的声音,铺天盖地。
第一类,自我感觉良好的那类人,在他们的认知里,就是觉得小米汽车没戏。同时,也给出来很多看似合理的理由。
这两类人都好理解,收钱的公关,人为财死嘛。情绪黑子,这是任何有知名度的人和品牌都没有很好的方法避免的。
第三类,蹭流量的人,看着泼天的流量从天而降,一定要争取一下。骂比捧更有流量,所以,他们也就选择了前者。
后面两类人为利益而为之,可完全理解。最好玩的就是第一种人,自己站在二楼,却总以为站在了二十楼。
一哥们说,网上的舆论对小米不利,看来这次雷军有点悬了。他还举例理想的mega,经过舆论洗礼之后,不就歇菜了?
老郭给那哥们说,2011年8月16日,北京798艺术中心,小米手机第一场发布会。
那个时候,雷军的知名度还非常一般,小米还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手机品牌。嘲讽小米手机的人也是黑压压的一片。
网上蹭热度、看热闹的人占了大头。因为大家不认为小米手机会成功,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去围观小米手机。
后来的结果呢?小米手机的成功,不仅砸了很多人的饭碗,还刨了不少人的“祖坟”。
一群黑子出来骂,让普通人感到舆论在向一边倒。但如果只是这点舆论就把小米汽车喷死了,那说明小米汽车本来就不该活。
全网玩营销最6的人,如果雷布斯说第二,没有人敢说第一的。哪怕是余大嘴,也只有第三的份了。
汽车拼到现在,已经到了智能化的阶段,再往下就是拼生态了。这样一个时间段,小米的优势也就明显了。
之前老郭的文章就说过,中国汽车的未来大体会分为华为系、比亚迪系、小米系、其他系四大帮派。
如果小米汽车成功了,不单单是掀桌子那么简单,很多厂家是要丢掉“上桌”资格的。
小米手机成功了,整个全球的手机生态都改变了。再看华强北的那些山寨机厂家,几乎全军覆没了。
不要以为今天的那些汽车巨头如何如何牛掰,在时代发展的洪流里,过往的战绩不会成为未来的“免死牌”。
蔚小理三家在一众的汽车厂家里,算是最懂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。但蔚小理的弱项就是他们的软件能力,而这又是华为、小米所擅长的。
小米做手机十几年,雷军又是金山软件的董事长。小米系累积下来的软件经验是目前国内除华为之外无人能比的。
无论是当下火热的自动驾驶还是其他的辅助功能体验,这都会成为是小米的强项。
后来,换成了小米的净水器,链接了米家。需要换滤芯的时候,米家APP会主动提醒你。机器有故障的时候,米家也会让你及时知道。
家里的体重秤,连上米家之后,体重秤换了几台,但几年下来的数据都在米家上面保留着呢。
也不是说没有这些功能就不能活了,对于体验过便利性的人来说,肯定是极难回到从前的。
第一次看蔚来汽车的发布会,李斌提到一个功能。当快递小哥联系你的时候,可以直接远程开启后备箱,把包裹放到车上即可。
当年看到这一个功能的时候,觉得特别,但蔚来汽车因为种种原因,并没有把这些美好的体验进行很好的落地。
而小米就完全不一样了,如果你有米家的APP,上去看看就知道小米生态到底有多牛逼了?
从品类上来看,小米生态的产品比华为的要丰富得多。从价格上来说,华为系产品的品牌溢价都比较高。小米系的产品性价比都很高。
汽车就是一个大号的智能手机,未来的汽车肯定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链接起来的。到了当时,最有希望赢的企业,也只有华为和小米了。
如果华为只是造一个问界,毫无疑问,必然是遥遥领先。但华为的志向是“卖水”给所有的汽车厂家。
而小米则是选择了自己造车这条路,从产品的体验感来看,小米未来的优势肯定会更明显一些的。
然而,智能体验和ECO绝不是一蹴而就的,传统厂家在这两个方面的竞争优势太弱了。
比如,去年的智能驾驶炒得最凶,很多车厂都把其当成噱头来宣传。华为的智驾一登场,几乎所有的厂家都不再哔哔了。
最后说一下小米汽车的销量,无论是米粉的规模还是雷布斯个人号召力,想要卖出去十万台车出去,那不跟玩的一样?
比亚迪的汉,算是神车级别的存在了,2023年的销量也不过二十几万辆。但这样的目标对于雷布斯来说,肯定是小菜一碟。
从发布会的现场来看,小米和雷布斯有太多的做法值得传统厂商学习了。雷布斯的玩法绝对是天花板级别了。
同样的一段话,让郭德纲说出来,观众就会笑得不行不行滴。如果是换成别人来说,观众可能会轰他下台。
无论是小米汽车还是另外的品牌,安全和体验将是大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。希望我们大家都好能好,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世界级的品牌。